第(1/3)页 “师承百家?” 上官泰清一愣,然后明白了李尔口中的“师承百家”指的就是自学成才。 “可我见先生这作品,尽得王羲之真传,想必平日里大多也是研究他的作品吧”,上官泰清拿着手上的绢纸,爱不释手。 “所谓师承百家,既是学尽百家,也得将百家化为我用”,李尔说道。 “李先生既然说了百家,我们也想一观百家之风采”,一旁的罗总插话道。 李尔,提起毛笔,挥手洋洋洒洒几笔,微黄的绢纸上很快留下几个字。 “这是米芾的《多景楼诗帖》!” 李尔再次行云流水。 “这是苏轼的《祭侄文稿》!” 李尔微笑,蘸墨、舔笔、斩卷,运笔更加恣意狂放。 “竟是张旭的《李青莲序》!” 见李尔还要继续写下去,上官泰清马上阻止道:“先生,切莫再写了,你信手之作已然能看出何为学尽百家。” 上官泰清的想法很简单,这艺术作品一向是“物以稀为贵”,若流传得太多便不值得了。 “但若只是模仿前人作品,也难以超越前人”,罗总看了李尔的作品,也不由赞叹,只是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,他所说的也没错。 “那不妨请看这一幅”,李尔边说边提笔在微黄的绢纸上写下: “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” 上官泰清一看就知这是辛弃疾的词,这李尔甚是自傲,竟与古代前人做比,可是他傲也有傲的资本。 “这绢上的字,苍劲有力,用墨的浓淡枯润自然生动,结构既精巧又古朴,不会显得锋芒毕露也不会太过老气沉闷;谋篇布局更是妙,每个字就像是跳动的音符,有节奏有韵律,每一处留白像是呼吸的气口,毫不逼仄,也不松散。”,上官泰清歇了口气,然后大赞到: “真是字如其人,人如其字,实在是当世难得的水平!” 不得不说,专业的人夸起人来的词汇就是丰富,而且完全不打折扣。 众人都被上官会长的这段话给吓到了,原来李尔这么牛逼吗? 那么牛逼还来混什么娱乐圈啊?! “李先生,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华夏书协,让我的各位同行能够看看咱们华夏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大家”,上官向李尔发出邀请。 不过李尔却笑着说道:“这个不急,今天我就是来试戏的” 罗总听到这话,就知道事情到他这儿了,他心想:“这还用选吗?无论是表演还是书法,李尔哪个不是吊打迟北?” 他正准备宣布结果,不料被迟北抢先一步说道:“罗总,我突然想起来,我的档期可能调不开,所以还是让李哥来饰演吧,我们还有事儿,就先行一步了” 迟北说完,便跟着经纪人匆匆离开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