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个月之内,辽国接连攻下霸州、雄州、保定三座重镇。 北地半壁江山岌岌可危,汉家儿郎惨遭屠戮,女人为奴为娼,供辽人欺辱玩乐, 无论饱读诗书的士大夫还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,这一刻,都成为了辽人的四脚奴。 男人们被铁链捆绑,充作供养辽军的民夫。 女人们浑身赤裸着,集结在街道中,若是哪个辽国士兵瞧上了某个女子,无论那女子先前有着怎样的身份,都会成为供人潇洒的器具。 然而,让人感到意外的是,那些辽人并未对孩子下手。 他们将未启蒙的孩子聚在一起,竟开始在他们的脑子里传输一个恐怖的观念——辽国,才为中原正统,大周,气数已尽! 一时间,不止北地一些州府,就连汴京乃至整座中原,都是人心惶惶。 唯独江南那边,仍是一派歌舞升平,完全不被战争所影响。 也是直到这时,京城里的士大夫们才幡然醒悟,原来,这一次的战争,不仅是局部冲突那般简单。 辽国真的是想入主中原,成为接替中原王朝的下一個正统政权。 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国战了,而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竞争,是决定未来中原走向的战争。 此刻,汴京城内,人心惶惶。 太子赵曦命徐长志为镇北将军,率二十万铁骑率先驰援河间、镇定二府,正式拉开对抗辽夏战役的序幕。 一国打二国,而且还是三线同时开战,朝廷顶着的压力很大。 赵祯寝殿内。 太子赵曦坐在龙榻前,时而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。 见状,刚刚苏醒的赵祯,听完王安石对于北地一些州府的汇报之后,不由得叹了口气,道: “知子莫若父,朕知道,你是想让卫渊回京?” 赵曦点了点头,“此等国战,不该让忠勇侯继续赋闲在野。” 赵祯微微颔首,“要用,但是何时用,怎么用,这是一门学问,你要审时度势。” 赵曦皱了皱眉头,起身拱手道:“请父皇教儿臣。” 赵祯摇头道:“此战,是我国朝之劫,也是你我父子一劫,但更是你的劫难。” “如何打这一仗,如何用人,你自个儿思量,为父,相信你。” 他没有自称自己为‘父皇’。 赵曦深呼吸一口气,“儿臣明白了,父皇的意思是说,现在还不到该用卫侯的时候?” 赵祯沉默不语。 赵曦不敢打扰他休息,随后就与王安石退出大殿。 他不解的询问道:“父皇已经答应可以让卫少傅回京,但父皇又不想让卫少傅尽快回京” “论打仗,卫少傅要强于徐将军,甚至能胜秦老将军一筹,为何不及时调卫师回京?” “只要卫师能领兵,本宫相信,我大周军民,将会少死很多人啊。” 王安石抚须道:“官家说,何时用卫侯,是一门学问.” “臣擅自揣测,值此危难之际,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,而这个人,不能是卫侯。” “倘若太子殿下这时就将卫侯调来京城委以重任,那么事后击退辽夏,百姓们也只会将功劳记在卫侯身上。” “倘若形势真到了万般危急之时,太子殿下力排众议,调卫侯回京,且亲自坐镇中枢,指挥大局,到那时,击退辽夏的功劳,只会算在太子身上。” “待太子继位,纵然是您年幼,可国朝百官乃至内外诸夷,无人敢说,我国朝新主年幼可欺。” 王安石身为臣子,说出这番话,已经是大逆不道。 但他需要给赵曦一个解释。 要不然,待走进宣政殿的那一刻,赵曦就会迫不及待的将卫渊召回京城。 赵曦皱眉道:“因为本宫?因为所谓的大局?万一前方战败” 王安石作揖道:“现在局势尚可控,还没到不可控的那一步。” 赵曦道:“要多死多少人,王师,你算过吗?” 王安石摇头。 赵曦道:“自霸州、雄州各地失守以来,有笔账,你们没算过,可是我算过。” “北地百姓,死伤已近四十万.这还只是皇城司报上来的人数,没有报上来的呢?” 王安石愕然。 他没有想到,赵曦会重视这样一个数字。 “伱们老是将天下苍生挂在嘴边,其实最不重视天下苍生的人,也是你们,包括本宫。” 说到这里,赵曦缓缓吐出一口浊气,继续道: “你说的很对,这场卫国战役的功劳,不能落到卫师手里,本宫要亲手抓住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