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老人中有明白其中江湖故事的丝毫不急,却也有性急的先骂道:“谢家小儿,是茶烫着了嘴吗,咋还不讲?” 书说一半和书写一半,没有道德钓什么鱼,都他娘的该掌嘴啊。 “这可不是,小子只说两场,明天要走。”谢温良鞠鞠躬:“还望大伙捧捧场,好上路。” 掌柜的大笑,忙从后台拎出茶壶和一空碟来,先给老人们续上半杯茶。 茶可万万不能满上,酒满敬人,茶满送客。 空碟子在江湖上可就更讲究了:大爷,别光来喝点小茶唠唠嗑,多多少少打赏两个。小店做的可是流水生意,说书“空”话至少半真,这碗至少也得半满啊。 当真舍不得! 刚笑骂的老人会意,当即摸出二两碎银投入碟里,更捅刀道:“果然是咱老了,小伙子们都这么懂江湖了。好一个江湖儿女,都得上道!” 谢温良可全都看在眼里,举盏向老人施一礼。 又回首向掌柜的点了个头,这可要八二分账的。 要是再剩些,可还能给许南禅买胭脂呢。 这算是少年心思吧。 谢温良佯装啥事没有,不再拖泥带水,又是惊堂木大响:“不曾想嘛,这橘刺吏对着田间正吹笛的牧童色眯眯的问了一句:‘哪个是咱杏花村里最好看的姑娘,小子,给你二两银子,再寻处酒家来。爷和她能在床上能醉上三百场,日久生情啊。’” 醉上和日久生情,细嚼起来有些味道。 这橘牧不愧是二十四桥玉人争相追捧的才子啊。 银子都付了,不说些有趣结尾很难收场。 一众老人哄堂大笑,心中纷纷为这南扬州城的橘晚辈竖起大拇指啊。 风流与年龄可没有二两银子关系。 其实野史毕竟有些差错,那天的橘牧酒醉后写下的不是老牛,而是黄犬;遇见的不是吹笛牧童,而是杏花姑娘。 欲盖弥彰,终究动人。 自认胜曹子建三分的橘牧风流事岂能被后生所看见,所传闻? 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君问杏花陌上人。” 故事里的一切,只能也只有两人一犬知。 谢温良却在无人注意时朝许南禅眨眨眼,做出嘴型。 双方心神意会,满意。 心有灵犀一点通。 台上少年继续开言,台下姑娘安心听。 好像楼上局的喧闹和老人们的欢笑,都与两人无关。 原来痴情人面前,人间无声亦无人。 都是赶路人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