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二章-《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说过几句话,康熙起身道:“老四,陪我和你额娘走走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众人陪着康熙与乌玛禄在雍亲王府走了走。

    康熙很是满意。

    乌玛禄看着府中景物,对静姝道:“你把这府上打理得很好。”

    静姝笑道:“有额娘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康熙对胤禛点头:“你这福晋是个懂事知进退的,我和你额娘没为你白选。”

    胤禛笑道:“儿子也觉福晋很好。”

    众人逛了逛。

    用了晚膳后,康熙与胤禛有别的话要说,余下的一家老小便伴着乌玛禄去听戏,乌玛禄点了个《还魂》和《长生殿.弹词》。

    《还魂》里,杜丽娘为情而生、为情而死。

    《弹词》里,唐玄宗为了杨贵妃,几乎丢了天下。

    这两出戏点的并不应景,不过,宫里出来的主子点的,也没人说什么。

    乌玛禄看了看,没什么想看的,随手将戏册交于了乌拉那拉静姝,让她看着点。

    乌拉那拉静姝略微沉思后,点了一出《满床笏》和《长生乐》。

    先唱的是《还魂》。

    只听小生唱到:“我做县令捉襟见肘,他做县令车轻路畅。

    我转世只为一人得福,他复生换得百姓安康。

    自己的生命诚然可贵,舍一人救万家理更应当。

    想到此拨云见日心里亮,莫踌躇不犹豫定了主张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书房中。

    康熙猛地咳了两声,咳出痰来,才觉得气顺了些。

    他问胤禛:“你还是想做天下第一闲人?”

    胤禛讷讷不能言。

    “说吧,你我父子之间,不必如此。”

    胤禛摇头:“儿子久在宫中,直到二十六岁,才正式出宫立府。久伴皇父额娘身边,自知自己资质平庸,不堪大任。只愿做一闲人。”

    胤禛斟酌道:“皇父子嗣众多,各有所长,并不独我一个。如三哥、五弟、八弟,处理政事皆有一手。”

    他真心实意道:“八弟经手的事务,若让我做,我竭力也只能做到那般。”

    康熙直言相告:“如你聪明的,没你脾气硬;比你脾气硬的,又没有你聪明。你已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
    康熙同他坦诚相告:“这些年派你处理政事。你四处行走,也看到了官官相护和民间疾苦。我知你心中一直对此愤愤不平,却无办法。”

    他似乎在蛊惑他:“但你若是登了皇位。那些贪官污吏,你想怎么办,就能怎么办。”

    胤禛默不作声。

    他已过不惑之年,早已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了。

    康熙也不在意,只道:“若是把江山交给你口中的那三个人,他们只会让这天下的老百姓更苦。只会毁了这大清的江山。”

    胤禛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康熙见状,直接道:“你以为我为什么至今还不封你儿子为世子,反是一压再压。因为这封的不是世子,而是这大清未来的皇帝,不可马虎。”

    胤禛终于开口:“皇父有这样的打算多久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第一次废胤礽之前。”康熙虽然笑着,但满目阴鸷,“你三哥、五弟、八弟所行,和胤礽何异!我既不让胤礽毁我大清基业,又怎会让他们几个去毁。”

    康熙直接了当的告诉他:“第一次废太子后立储,我便暗示佟国维和阿灵阿拥护你为储君。哪知他们阳奉阴违,拥护胤禩为储君。难道我会如他们所愿!”

    康熙话说至此,越发痛恨。

    “佟国维乃朕之母舅,如意亦下嫁其孙。阿灵阿乃你额娘之妹夫。与你关系最为亲近,又有我的暗示,却为一己之私,背主而行。”

    康熙将茶杯一放,恨声道:“可知这些官员就是些豺狼鬣狗,即便你对他们再好,他们也不会感恩戴德。只念着自己口中那些腐肉。”

    康熙惋惜道:“若非他二人这种行事,我也不至于蹉跎这些年。”

    与百官相斗至今。

    康熙骂道:“这二人简直不臣不弟!暴悍贪庸!我恨不能将他们挖坟鞭尸。”

    康熙末了,又只能叹息:“只一个是我母舅,一个是你额娘的妹夫。于情于理都不能这样做。”

    胤禛安静听着,谨记在心。

    雍正帝:①胤禩若肯实心办事,部务皆所优为。论其才具、操守,诸大臣无出其右者;而其心术之险诈,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。[7]②胤禩较朕诸弟,颇有办事之才。[8]③胤禩为人聪明强干,才具优裕,朕深知其能办大事。[9]④从前众皆保廉亲王为皇太子,视为奇人。[10]⑤《雍正朝起居注》闻旧记作:“从前众皆奇异廉王,保为皇太子”。⑥雍正甚至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“能与相当”。[11]⑦《起居注》记载雍正帝在二年四月初七日对诸王大臣论说胤禩为人:朕之此弟较诸弟颇有识量,可资于理,朕甚爱惜,非胤禟、胤等可比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雍正后面将阿灵阿墓碑改镌‘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’,以正其罪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